新闻资讯

人去世之前,感受到的是平静还是恐惧?

杭州径山竹茶园(如意陵园)

2024-08-10

所属分类:行业新闻


电影《幻梦巡游记》每年到了“亡灵节”这一天,去世亲人们的魂魄,便可凭借着摆在祭坛上的照片,返回现世和生者团圆。

_

对逝者来说,死亡不是终点,只有被所有人遗忘,TA 们才会真正消失。

_

生命的价值,会通过记忆永存。”这是这部电影传达给所有人的箴言。


同样的,在清明节扫墓祭奠时,很多人会在脑海中,回忆过去与逝者一同经历的一幕幕;会在心中与TA们对话,诉说一整年的心路历程。

这是悼念逝者的仪式,也是延续逝者“生命”的仪式。


然而,当孩子在墓前疑惑地问:

“爷爷/奶奶去哪里了?”“什么是死?”“我怎样才能再见到TA们?”

很多大人却不知该如何解释,毕竟连TA们自己也不知如何面对、接受亲人的“死亡”。


或许,我们可以试着这样告诉孩子,同时也告诉自己:


死亡,就是TA们从此住在了我们的记忆里。

即追求生存、惧怕死亡是人的本能。

这种对死亡的恐惧,一般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加重。

在成年早期,即 18~35 岁,人们恐惧死亡或许更多是因为“有很多美好的事物还没有去体验”;

在成年中期,即 35~50 岁,人们恐惧死亡可能更多是因为家庭,比如不想让孩子受苦、让老人孤独;

在成年晚期,即 50 岁以后,很多人都已经对死亡产生了一定的“抗体”,即不像年轻人那样害怕死亡。

但也有老人害怕死亡,这可能与 TA 们常年受到病痛的折磨有关。

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,在成年期阶段,人对死亡的恐惧会随着身体状况以及年龄增长而增加,很多老年人都会产生一种非常绝望的心理。

这是一种非常痛苦的状态,尤其是在老年人患上比较严重的疾病的时候。

不要等到亲人逝去才懂得惋惜,而是平常就要好好珍惜身边重要的人;

不要等到生命快逝去才后悔没有好好爱自己,而是享受活着的每一天。